為進一步了解節水工作情況,近日,發改委環資司赴北京、天津兩市就節水工作和海水淡化技術發展、示范項目建設進行了調研,實地參觀考察了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和北疆電廠。
市場人士認為,推動節水型社會的建設將有助于我*水資源的保護,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相關行業也有望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A股中海水淡化概念股南方泵業[0.27% 資金 研報]、碧水源[0.00% 資金 研報]、shou航節能[1.35% 資金 研報]、久立特材[-3.20% 資金 研報]等,后期或受益于海水淡化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我*水資源形勢嚴峻,高效合理利用水資源已成為我*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推進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就是要將“節水優先”戰略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和各環節。下一步,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頂層設計,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法規監管,全面推進“十三五”節水型社會建設。
北京和天津均是資源型缺水城市,兩市節水工作起步早、機制強、工作實,走在全*前列。
一是建立了比較完整的法規制度體系,北京市委提出了“向觀念要水、向機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的節水工作思路,天津市先后出臺涉及供水、節水、地下水、再生水管理方面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共27部。
二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節水。北京市推行“以水定產、以水定地、以水定城”,通過逐步退出高耗水行業,調整農業種養結構,發展高附加值的服務業等,實現了工業用水零增長,農業用水負增長,新水總用量持續下降,再生水利用率不斷提高。
三是通過經濟激勵約束措施和精細管理節水。北京市自2014年實行階梯水價以來,特別是針對洗車、純凈水、洗浴等特種行業執行160元/噸的超高水價,北京市人均日節水2升,效果明顯。在農業節水方面,北京市出臺了《關于調結構轉方式、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意見》,實現了計量到戶、限額取水、節水獎勵的辦法,充分調動農民節水積極性,解決了農村節水難題。
四是非常規水源利用取得較快發展。天津已建成海水淡化裝置產能31.6萬噸/日,居全*shou位。成功示范了“工業+市政”供水模式和“點對點”工業供水模式,天津北疆電廠利用火電余熱淡化海水,除自用外,每日向市政供水5萬噸,是我*shou例大規模向市政供水的海水淡化示范項目。日產規模10萬噸的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工程,主要用于為周邊石化企業供水。北京市自2004年開始使用再生水,并把再生水納入全市年度水資源配置計劃中,到2014年再生水使用量已占全市總用水量的23%,成為重要的“第二水源”。
今年我*將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在*家部署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中,東北三江治理等40項在建工程加快實施;西江大藤峽等17項工程全面開工;今年計劃開工的27項工程全部立項;“十三五”擬開工的88項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進。
水利部部長陳雷表示,下一步,要健全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落實好中央加大水利投入的一攬子政策,保障公共財政投入的穩步增長。敞開大門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水利,大力推行PPP以及BOT、TOT等項目融資和經營模式,通過投資補助、價格機制、稅費優惠等政策措施,解決社會資本“進不來”和“不愿進”的問題。加強與金融機構戰略合作,推動地方政府和水利建設企業開展債券融資。
事實上,我*的水資源分布不均衡,導致局部地區水資源緊張,而工業用水的大量消耗和污染,也造成了水資源的大量浪費,進而加劇了水資源的緊張局面。保護水資源安全是我**家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中央和地方政府正不斷加大對相關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而“水十條”的出臺也將進一步明確我*水資源保護和污水處理產業發展的方向與目標。
此外,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高云虎6月30日表示,從五個方面推進節水工作,其中包括加快培育節水治污綠色產業,扶持節水治污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鼓勵企業規模化生產專用節水治污裝備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