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過程中,我們會遇到許多目標性的標示,比方BOD、SS、SV30、活性污泥等,但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COD,那么COD代表了什么,主要有什么效果那,下面我們大致介紹一下; COD是一種常用的評估水體污染程度的歸納性目標。它是英文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縮寫,中文名稱為“化學需氧量”或“化學耗氧量”,是指使用化學氧化劑(如重鉻酸鉀)將水中的還原性物質(如有機物)氧化分化所耗費的氧量。水樣在必定條件下,以氧化1升水樣中還原性物質所耗費的氧化劑的量為目標,折算成每升水樣悉數被氧化后,需求的氧的毫克數,以mg/L表明。
它反映了水體遭到還原性物質污染的程度。因為有機物是水體中**常見的還原性物質,因而,COD在必定程度上反映了水體遭到有機物污染的程度。COD越高,污染越嚴峻。
我*《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日子飲用水源COD濃度應小于15毫克/升,一般景象用水COD濃度應小于40毫克/升。
廢水中有許多有機物質,含有十幾種、幾十種,乃**上百種有機物質的廢水也是能常常遇到的,如果對廢水中的有機物質一一進行定性定量的剖析,既耗時間,又耗藥品。那么能不能只用一個污染目標來表明廢水中一切的有機物質及其它們的數量呢?環境科學工作者通過研究發現,一切的有機物質都有二個共性:一是它們**少都由碳氫組成;二是jue大多數的有機物質可以化學氧化或被微生物氧化,它們的碳和氫別離與氧構成無毒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廢水中的有機物質不論是在化學氧化過程中仍是在生物氧化過程中都要耗費氧,廢水中的有機物質愈多,則耗費的氧量也愈多,二者之間是呈正比例關系的。所以環境科學工作者們將廢水用化學藥劑氧化時所耗費的氧量稱為化學需氧量,即COD;而將廢水用微生物氧化所耗費的氧量稱為生物需氧量,即BOD。因為COD和BOD可以歸納性地反映廢水中一切有機物質的數量,且剖析比較簡單,因而被廣泛地應用于廢水剖析和環境工程上。
實際上, COD并不是單單表明水中的有機物質的,它還能表明水中具有還原性質的無機物質,如:硫化物、亞鐵離子、亞硫酸鈉,乃**氯根離子等。比如講,如果鐵炭池出水中的亞鐵離子在中和池中沒能徹底被去除掉的話,則生化處理出水中因為有亞鐵離子的存在,出水COD可能會超支。